紅外線(Infrared)是波長介于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,波長在1mm到760納米(nm)之間,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。遠紅外線有較強的滲透力和輻射力,具有顯著的溫控效應和共振效應,它易被物體吸收并轉化為物體的內能。
遠紅外線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,人們把這一段波長的遠紅外線稱為“生命光波”。太陽光當中波長為 6000~15000納米的遠紅外線與人體發射出來的遠紅外線的波長相近,能與生物體內細胞的水分子產生最有效的“共振”,同時具備了滲透性能,有效地促進動物及植物的生長。
紅外線是太陽bai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du一種,zhi由德國科學家霍胥爾于1800年發現dao,又稱為紅外熱輻射,他將太陽光用三棱鏡分解開,在各種不同顏色的色帶位置上放置了溫度計,試圖測量各種顏色的光的加熱效應。
真正的紅外線夜視儀是光電倍增管成像,與望遠鏡原理全完不同,白天不能使用,價格昂貴且需電源才能工作。紅外線溫熱效果所獲致的變化,主要有皮膚表面的溫度上升,皮下血液循環動態的改善,肌肉緊張的緩和,疼痛的減輕,以及調節自主神經正?;淖饔玫?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皮膚溫度一經達到45℃以上,便會引起燙傷而造成水泡等組織破壞。